今天早上,兒子有些煩躁,任何事情的口氣不是很好。
弄早餐給他,「啊~吃這個喔。」
要穿衣服的時候,「媽~只有這一件嗎?厚~這件很臭耶。」
提醒他某件事情,「算了,算了,算了。」一副很不耐煩的樣子。
準備帶安全帽時,「吼~爸,你戴過了是不是,把他給弄大了啦。」
我說:「喔,對啊,我昨天有戴。來,我來替你條緊。」正在調整安全帽的鬆緊時,我緩緩地對他說:「兒子,你就好好的跟我說就好了,語氣中不用帶著指責。」說完,也調整好了,起身出發。
—
在路上,我關心他:「兒子,你怎麼啦?還好嗎?怎麼感覺你一早的心情就不太好。」
「嗯!」他回。
「是因為今天要打疫苗嗎?」因為他平時很少會這樣,所以我猜測。
「對啊,我好緊張喔。」
「緊張什麼呢?」
「我會不會就這樣死了啊?」
「是喔,你這麼擔心啊?」
「爸,如果我因為打疫苗就死了,你拿得到錢嗎?」
「會不會有錢,這個我不知道,但是,如果你死了,任何錢都彌補不了。怎麼?是什麼原因會這麼問呢?」
「因為,如果我就這麼走了,超不值得的啊,至少要拿回一點東西吧!」
「哈哈,你的想法真有趣。反正,對爸爸而言,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你的。」我接著問:「感覺到你真的很擔憂,有需要試著深呼吸?」
「嗯,沒關係,要打疫苗之前再做吧。」
「好。打疫苗一定會擔心的,爸爸之前打AZ的時候,也跟你一樣。雖然擔心,但爸爸相信會沒事的。」我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腿,也正到學校了。
—
放學了,全校的人都提早到校門口,準備回家。
「如何?打完疫苗了,現在的感覺怎麼樣啊?」兒子騎上了車子,我立刻關心他。
「還可以,沒什麼感覺。」兒子回。
「那就好。施打的時候,有很緊張嗎?」
「有啊,那個注射進去的感覺,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。」
「那麼,現在不安的感覺,有比較減少了嗎?」
「沒事啦!就看這幾天有沒有症狀囉。」
「太棒了。看你的心情比較放鬆,爸爸也放心了。」我再接著講:「不過,你有發現到,早上的時候,你的口氣不是很好喔。」
「有嗎?!」他似乎解除緊張後,全都給忘了。
我舉了一些例子後,他說「對耶,好像真的有。」
「兒子,爸爸能明白你是因為擔心跟不安,我跟媽媽都是可以理解的,並沒有責怪你,只是想要提醒你一下,心情再怎麼煩躁,跟任何人說話,還是要試著顧慮他人的感受喔, 知道嘛!」
「喔~好。」我們都對著彼此笑了一下。
—
很多人以為接納孩子就是不要管他,任他如此。其實不是,接納孩子的意思,是允許並接受孩子目前是如此的狀態,但是該教的依然要教。
在我的新書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》裡有提及,溝通是雙向的,親子溝通要一起提升,是要兩個人的共同進步。而孩子的進步,需要大人帶著溫和的方式點出來,並且告訴他,下一次可以怎麼講會更好。
孩子的心情不佳時,可以對話;心態放鬆了,日常對話;需要教養時,更要對話。
真的很妙,他的心情放鬆了,又恢復成以往的模樣了。😄😄😄
======
日常生活的深度對話,都在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》
博客來 http://bit.ly/S0500085-B
(親子教養類30日暢銷榜第一位)
momo https://bit.ly/3j49HOh
(親子教養類熱銷排名第二位)